《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是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制定的法规。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9部门于2016年2月1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2月19日起实施。
《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是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制定的法规。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9部门于2016年2月1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2月19日起实施。
人在离世安葬以后会刻有墓碑,通常在墓碑上会有“故”、“显”、“考”、“妣”这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都包含什么意义呢?
陵园不仅是告别,更是情感的延续。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面临生离死别。而陵园,不仅仅是一个告别的地方,更是一个情感的延续站。它承载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是我们与亲人心灵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祭祀祖先是人类自史前文明时期就出现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本能的文化行为。祭祖是所有文明的根柢,想要正确、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必须从祭祀祖先的种种文化遗迹中寻根究底。
陵园,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对祖先的感恩与缅怀,对孝道的传承都在这里上演、重庆市寺坪陵园作为逝去先人的灵魂憩息地。以宣扬尊亲孝亲,弘扬孝道为精神理念。 既是告慰先人,也是感恩现在,珍惜生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查看我们陵园的墓型,如需要进一步了解,可拨打文末电话咨询